今年夏天熱得大概會讓人永生難忘,全球野火與熱浪的規模與強度都讓科學家瞠目結舌,尤其是北極,今年北極野火空前劇烈,科學家已監測到史上最大碳排放紀錄,推測主要起火原因是北極圈的殭屍野火,且預期將成為惡性循環,未來北極野火會一年比一年嚴重。 繼續閱讀..
Category Archives: 環境科學

研究:瀝青也是 PM2.5 的主要貢獻者 |
作者 Nana Ho|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4 日 18:50 | 分類 會員專區 , 環境科學 |
瀝青是一種幾乎無處不在的物質,在道路、屋頂和車道中都可以發現,但是很少人會注意到這些細節,就連城市空氣質量管理計畫也很少將化學排放納入其中。但最新研究發現,其實瀝青(pollutants )是城市地區空氣污染物的重要來源,特別是在炎熱和晴天的日子裡。 繼續閱讀..
COVID-19 疫情影響全球天氣預報,福衛七號適時扮演重要角色 |
作者 TechNews|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4 日 13:00 | 分類 尖端科技 , 環境科學 |
在今年 8 月 12~13 日美國所舉辦的 Spire Weather-A Global Constellation Solution 研討會中,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(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-Range Weather Forecasts,ECMWF)資深科學家 Sean Healy 說明,2020 年初所有觀測資料(包括傳統法、氣象衛星、無線電掩星資料等)(註 1)對 ECMWF 數值模式 24 小時預報誤差的貢獻中,無線電掩星資料僅占所有觀測資料的 4%;但自 2020 年 3 月正式加入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的觀測資料後,經研究分析,已能顯著改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誤差,無線電掩星資料對於 24 小時預報誤差的貢獻由 4% 大幅提升至 10~11%。 繼續閱讀..

科學家建置陸地回溯地圖,輸入地點可查詢過去數百萬年的位置 |
作者 Emma stein|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2 日 18:42 | 分類 會員專區 , 環境科學 , 自然科學 |
地球七大洲如今各據一角,然而七大洲很久以前曾是整片連在一起的大陸,我們現在住的地方、站的地方,數億年前都不在原地。古生物學家 Ian Webster 近日設計了一張「回溯地圖」,可以讓我們看看陸地在過去 7.5 億年間移動了多遠。 繼續閱讀..

碳捕獲技術副作用,30 年後糧食價格上漲 5 倍 |
作者 黃 嬿|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6 日 15:11 | 分類 會員專區 , 環境科學 |
雖然人類追求現代化生活方式,很難克制各種污染地球的行為,但其實世界上一些機構已經在進行各種嘗試,要達到協議的減排目標。現在科學家普遍認為即使減排,但仍需要部署從空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行動,但碳捕獲技術將對能源、水和土地使用產生重大影響,繼而推升糧食價格大漲。 繼續閱讀..

夏夜涼風不再,科學家:熱浪將測試人類生存極限 |
作者 黃 嬿|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0 日 17:08 | 分類 會員專區 , 環境科學 |
今年全球都感受到極端高溫的威力,甚至太陽下山熱度還是不減,科學家表示,這種一整天都沒有降溫的天氣會愈來愈普遍,且對人類健康的風險會成倍增加。 繼續閱讀..

太熱減少戶外工作,2050 年亞洲每年損失 5 兆美元 |
作者 黃 嬿|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8 日 15:45 | 分類 會員專區 , 環境科學 |
氣候變化被視為是比新型冠狀病毒還要大的生存威脅。麥肯錫 (McKinsey) 針對亞洲 16 個國家出具氣候變遷風險報告指出,亞洲面臨著洪水、乾旱、嚴重颱風以及高溫和高濕條件的危害,而東南亞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區面臨更嚴重的氣候變化後果。 繼續閱讀..